信息来源: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协 发布时间:2025-10-17
“我的风车图案‘动’了!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京西校区的教室里,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里,门头沟区科普服务中心的科普课正将“视觉暂留”的抽象原理,变成孩子们手中鲜活的实践。
活动开场,科普老师手持组装好的风车演示:“当电机带动叶轮的转速超过人眼反应速度,静止图案就会连成动画!”随着开关被按下,叶轮飞速转动,原本印在叶片上的静态图案化作流畅的动态画面,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。
拿到包含电机组、底座、叶轮A/B、电池盒等10类组件的材料包后,孩子们立刻拿起改锥投入操作:先对齐底座卡扣拼接支架,再用螺丝固定电机组,小心将电池盒与开关的导线接牢,最后卡上印有不同图案的叶轮。过程中,有孩子举着轴套求助“怎么卡更稳”,也有小组互相提醒“先接电池再装叶轮”,课堂里既有专注的屏息声,也有成功拼接后的欢呼声。
“我这是‘会跑的小火车’!”“我的图案转起来像在跳舞!”当一个个风车在课桌上高速旋转,平面图案延伸出动态效果,孩子们举着作品围拢展示,眼神里的成就感格外明亮。从“听原理”到“亲手装”,这堂科普课让“视觉暂留”“电路连接”跳出课本——螺丝的拧动、导线的对接、叶轮的旋转,都成了科学知识的具象注脚。
作为校园科普系列活动之一,本次课程以“器材实操+原理拆解”的形式,让孩子们在动手间触摸科学逻辑。后续学校将持续联动区域科普资源,让更多可操作、能感知的科学实践走进课堂,让好奇与探索成为成长的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