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动态 更多

Deepseek、人形机器人、南水北调……“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”发布

2025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(心血管专场)圆满落幕

一场“破圈”的科学对话:地质、气象、地理如何改变中国?

活动预告 更多
  • 17

    2025  10

    中关村论坛2025年10月活动邀您参与

  • 16

    2025  10

    智能减灾、医工交叉,2场青年科技沙龙跨界破壁,开启新可能

  • 16

    2025  10

    商业航天领域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等4场活动将举办

  •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更多
  • 2023年北京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座谈会在京举办
  • 用学术诚信涵养科技创新
   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,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。中国的科研水平怎么样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研环境。科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,是发展形势所需、大势所趋。脚踏实地、实事求是历来是中国科技界的底色。正所谓没有好的土壤,就不会长出好的庄稼;
  • 韩启德院士 : 科学如何迎来“突破期”?——科学、文明与人类未来的思考
    随着生物技术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发展,人类已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,其技术发展和扩散的速度,以及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,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。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传承不息、奋斗不止,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,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洗刷民族屈辱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紧紧连在一起。既然科学存在方向和价值问题,那就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文的作用,因为人文是科学发展的方向盘和刹车器。人工智能一旦失去控制或被不正当利用,就有可能对人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。
  • 交流社群 更多
  • 科协频道线上社群
  •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

    主办单位: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/ 承办单位: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/ 技术保障:北京市科协综合服务中心 /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育慧里4号

    邮编:100101 / 010-84650077 / 信息报送邮箱/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

    京ICP备0502157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642


    主席信箱

    监督举报